
曾去思考國外能,為什麼台灣會不行?或許是外國月亮卡圓吧!
但若是到東南亞或中國,也是看待如此光景時,
那麼我們是不是需要新思維來思考我們的城市景觀。
每回行駛在環中路上,路旁建築物到處都是鐡皮屋,這是將來台中市的重要新門戶,市政府為因應高鐡通車後的流量,正如火如荼地規劃「鎮南休閒專用區」,這個規劃方針已對純樸鄉村起了不小漣漪,當大家關注焦點在土地補償、區段徵收比例時,有沒有人為這塊土地發聲,有沒有傷感即將逝去的村落田園美感,以及那愈來愈模糊的歷史記憶。
文化是先人的生活累積,現在的作為,將來亦將受後人檢驗。
文化是先人的生活累積,現在的作為,將來亦將受後人檢驗。
土地分配利益是目前大部份人關注「鎮南休閒專用區」唯一焦點,漸漸地大家模糊了原本規劃案的初衷,也未深入了解將來在這兒的「休閒」是什麼?似乎目前規劃案的「休閒」與一般人認知的「休閒」定義有相當出入,本案也特別設計20米隔離綠帶。
結至目前為止,本案還是用主流的國道規劃與都市計畫思惟,我們也可以想像,若照此方針實際運作,台中市南屯區的鎮南風貌將無聲無息地被腰斬並且徹底剷除。
從法國米洛大橋的公共工程規劃案中,我們可以看出與環境和平相處的重要性,這樣的思考不會造成分配利益的緊張對峙,反而創造更大的價值。因為人文與自然融合恰到好處的公共空間,遠比以人為主(或者以環境為主)的空間更迷人更幸福。藝術工程精典的米洛大橋創造出法國政府、投資者、米洛鎮民及廣大民眾們數贏的局面,是皆大歡喜的,更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借鏡的。
新一代的我們,除了羨慕桃花源的西方世界,是不是該停一下腳步,深思一下,即將來臨的方向是否更有遠見?反璞歸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