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源頭 居民按指紋「接紋水碓」

中國時報 2007.12.17尋源頭 居民按指紋「接紋水碓」/盧金足/台中報導
尋找文化城第一個漢人聚落水碓,重新認識在地文史,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發起「接紋水碓」,這個「接紋」,不是KISS的接吻,而是由大人、小孩,將大姆指沾上紅印泥,印壓在空白處,一個個大姆指印相接合,還在指印旁簽名留念,共同創作1幅心心相印的紀念圖。

位在台中市南屯區的「水碓」,命名由來,是老祖宗為了耕作省力,即借用水力發展農務,當時在村莊北側田邊設置1具「水碓」,以灌溉溝渠水流的力量來舂米,利用水力沖擊,水碓自動不斷的舂米,所以現在鎮平地區還有「水碓巷」沿用迄今。
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總幹事江慶洲表示,水碓近年來在外環道路開發後,許多古厝面臨危機,很多下一代的孩子,不知道水碓是台中市第一個漢人的聚落,所以才會 特別舉行「接紋水碓」活動,道具很簡單,就是用每個人稱讚別人時,豎起的大姆指,沾紅印泥後,壓印在圖畫紙的空白處,而且還需與上一個姆指印接合。 
接紋活動,特別由國小校長退休後,全力關心鄉土的台中市首屆報導文學第二名「水碓何去何從!」得主許細妹,帶頭印下第一個「接紋」的大拇指,接著有在水碓土生土長的阿公、阿嬤,他們用下田耕作,歷經滄桑的大拇指做印記,和幼童稚嫩的大拇指,指指相連。
這幅由居民懷抱對水碓感恩之心,一起創作的「接紋水碓」畫,不預設構圖,單純由社區居民共同營造,用你我最親近的雙手印紋,大拇指小拇指,一指接一指的紅印泥,構成1幅綿延拇指河流的美景,以大拇指的隨興畫作見證水碓百年聚落的永續過程。
原鄉文化協會強調,水碓是個傳統樸實的聚落,從清朝康熙49年(西元1710年),武將劉源沂抵大肚山,開始墾拓犁頭店,即現在的台中市南屯區,當時劉源沂定居的地方,就是水碓,後代子孫落葉終歸根,崇尚祖德的心,永遠不忘本。
台中市已發展為都會區,水碓仍保留傳統樸實的聚落,庄內珍貴的百年老樹超過30棵,江慶洲表示,原鄉文化協會和水碓住民,聯手完成「接紋水碓」的鄉「圖」情懷,希望不是只侷限在水碓聚落,而是鼓勵大家一起探尋你我成長記憶的根,擴展到每個人的生活起居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