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鎮南休閒專案」到「公共設施綠地保存」
台中市鎮南休閒專用計畫區
原本列為「台中市鎮南休閒專用計畫區」內的水碓,面臨被剷平拆除的命運,聚落內的百年老樹群、百年公廳繩繼堂、土埆厝…,這處「台中市第一個漢人聚落」都將消失、湮滅。
依據計劃,鎮南休閒專用區土地面積計148餘公頃,將設置五種休閒專用區:1.以發展小型購物為導向。2.以發展商務服務為導向。3.以開發複合式商業空間為導向,如大賣場、量販店、大餐廳等。4.以提供都會餐飲、休閒服務設施為導向。5.以創造大型綜合娛樂的投資,提供國際觀光為導向。另外為河川區兼作道路、園道、生態用地及抽水站使用,合計使用分區部分計89餘公頃,其餘為公共設施用地。
仍然住在水碓的這一群居民,參與「鎮南休閒專區」每一場公聽會,自發性地進行社區營造,打造老聚落的綠美化空間、緊密聯繫聚落情感,逐漸獲得相關單位的重視,並進而獲得許多的協助,包括建築師、景觀設計師、藝術家、文史工作團隊…等。
「公共設施綠地保存」的模式保存
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96年7月1日台中市政府以「公共設施綠地保存」的模式將水碓這個生活歷史聚落保存下來!在這個機制下,可以確保土地所有人的權益不變,公務部門的開發成本也不增加,我們能夠承繼祖先的文化資產,是一個創作數贏的局面,也成為都市計畫變更下的首例。
誠如市長胡志強所說,「未來即使在土地開發區,透過跨局處整合,文史保存與土地開發融合,一樣可以讓民眾在都市裡可以看到真實的農村聚落景象,而不必像過去刻意蓋一個農村公園。」
都市永續發展的新契機…
水 碓從「鎮南休閒專案」到「公共設施綠地保存」的轉變過程,我們看到一個都市永續發展的新契機,都市開發也能以新的思維來思考城市的發展,與環境和平相處, 這樣的思考不會造成分配利益的緊張對峙,反而創造更大的價值。人文與自然融合恰到好處的公共空間,遠比以人為主(或者以環境為主)的空間更迷人更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