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守護者 南屯接生阿媽:廖滿
廖滿(1914-1975)
廖滿從小就資質聰慧,認真向學,所以她從日本時代的彰化高女畢業,是當時小農村中受人矚目的才女。畢業後,值適婚年齡之際,經由媒人介紹,與台中市南屯區的望族劉蒼梧結婚。劉家是清康熙二十三(1684)年平定大肚山亂時,福建漳州武將劉源沂的後代,自從西元1686 年源沂舉家遷台定居後,就世居在環境優雅、土地肥沃的南屯水碓。
結婚之後,廖滿最初是住在水碓的大宅院中。由於她想憑自己的能力到外面社會工作,又逢台灣第一位從「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畢業的女醫師蔡阿信在台中開業,並且附設「清信產婆學校」,以西式醫學訓練助產士,每半年招收30 個學生,每期一年,食宿在醫院。於是本身很喜歡小孩又想工作的廖滿,就在長子岠哲出生後,旋即考進了產婆學校,唸一年的助產士課程。
從產婆學校畢業後
廖滿繼續向台中市的助產士學習接生實務。大概在長子七歲左右(1938 年),為了工作上的需要,搬離了水碓,在南屯國小附近租屋執業。1945 年以後,她曾經到南屯衛生所服務,也在晚上開授衛生保健的課程。後來,因為工作實在太忙,再加上年紀也大了,所以就辭去衛生所的職務,全心在家裡開業。1957 年,從南屯國小的租屋搬遷到南屯的市街上,掛起「劉廖滿助產士」的小木牌,展開了將近二十年全職無間的產婆生涯。
她對孕婦的產檢非常細心周到
而且每次做產檢都不收錢。她全心全意地為人接生,即使在颱風天或過年時,只要有人來叫接生,她就馬上騎上鐵馬,不畏風雨,犧牲與家人過節的時光,直接到產婦家。即使是三更半夜愛睏時,產婦家相當遠,她也都會立刻從靠近大門的小閣樓中起身,不怕累、不怕遠地出去替人接生。
雖然政府明令助產士必須將收費金額寫在營業處的牆壁上,但是廖滿總在接生後,只收一個紅包謝禮,如果遇到家境貧困的產婦時,她更不會收取任何一毛錢,她的熱忱與愛心得到很多村民的肯定與推崇。每當產婦做滿月時,她還會去幫產婦做例行的產後檢查,這時大家很高興地要請她吃麻油雞,可是她都會加以婉謝,因為她認為今天在這家吃了,那麼以後到別家也得吃一吃,這樣會造成大家的麻煩與負擔,所以她就一律不吃,繼續熱心地替人服務接生。如果發覺有些胎位不正或是可能難產的產婦,她都會熱心地介紹她們去台中市區內設備較好的婦產科醫院生產,她認為這樣做才是對產婦和嬰兒最安全的保障。因此在她接生的生涯中,由於她堅守助產士的職責與信念,所以每一次都能夠順利平安地迎接新生命。
廖滿逐漸成為南屯區頗有名氣的助產士
因為她接生的技術非常精湛,對待產婦又極為親切,很受大家的信賴與敬愛,一傳十,十傳百,聲名遠播,所以整個南屯區只要有人生產,一定會指定她接生,她接生過的小孩長大後,娶妻生子時,也都會繼續找她接生,代代相傳。根據長媳賴葉的估算,她一個月最少接生三、四十名新生兒,最多還有五、六十名,三十年累計下來,她接生超過一萬五千名的嬰兒。於是「南屯的接生阿媽」的稱呼,不脛而走。
每次出門接生,廖滿都是騎著鐵馬,不管路途有多遠、多崎嶇,即便是到了晚年,她的交通工具還是鐵馬。她接生的範圍遍及整個台中市南屯區,遠至台中市區及台中縣的烏日。她遇到產婦生產時間太長時,如果超過兩個鐘頭,她就先回到家裡替另外的人服務,不會一直在同一地方等待兩個小時以上,因為她覺得這樣會浪費其他人的看診時間。在那個沒有電話聯絡、交通不便的年代裡,廖滿發揮了基層醫療人員的智力與耐力,並且用心良苦地做好每一個細節。
雖然工作很忙碌,但是她對於子女們的照顧與教育也相當盡心盡責,她採取自由開放的管教方式,只要孩子們有興趣的,即使經濟拮据,她仍然會省吃儉用請家庭教師來教孩子們畫畫、音樂和舞蹈。由於她的苦心栽培與循循誘導,兒女們個個都能適得其所,發揮所長,出人頭地,沒有辜負她的期望。而她也非常疼愛孫子們,是一個很慈祥的長者。
她喜歡勸人為善 相信善有善報
認為接生的助產士可以行善人間,因此非常熱愛她的助產士工作,無怨無悔地投入其中,在純樸的南屯鄉間是個家喻戶曉、受人敬重的產婆。她一生奉獻給社會,以助產士為終生志業,這一種無私的精神與大愛,更留給後代子孫一個無限的追憶與學習的典範。
訪問整理:劉瓊媚 撰稿:劉馨珺(國立嘉義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