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化的水碓客家人
94年4月透過社區營造的文史導覽活動,幾位專家導覽到劉氏公廳時,
經過考究,除了祖先牌位置中的排放方式外,還有祖先牌位上尊稱女性祖先為「孺人」的用字,更可確認水碓的祖先為客家人,也就是說水碓劉氏子孫為客家人後代,祖籍地為福建家鄉漳州府南靖縣板寮鄉頂寮村的南靖客。
經過這一番尋根溯源後
許多族親才恍然大悟,過去不懂,還曾經有族親提議要把公廳的祖先牌位重新排好,他們誤以為這些祖先牌位的排放是一時錯誤造成,並不以為意,沒想到, 這些眼中毫不起眼的蛛絲馬跡,竟成了文史考證的重要依據。對於在台已有百年歷史的水碓人來說,從開基祖到現在將近300年,到如今劉氏子孫不會講客家話, 也不會聽客家話,一直到94年的一場機緣,才著實讓族親們嚇一跳,但也很慶幸終於發現了自己的根在哪裡,這意外的收穫讓水碓劉氏後代們更重視繩繼堂公廳的 價值,如果沒有妥善保留公廳的面貌與傳統,又有誰會發現劉氏子孫是一群不會講客家話的客家後代呢!
深化客家文化
有些人會訥悶,為何要了解是不是客家人?其實這是簡單的認知而已,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生命族群的根,進而更了解自己的族群文化,而不是表面單調地去認知客家人而去區分客家或河洛。
了解自己親近的文化
就會避免掉因無知或誤解而造成文化流失的遺憾,尤其以現今我們還生活在百年水碓聚落中,身處劉家先祖智慧傳承的古建築之中,漸漸了解客家建築文化,就不得不佩服祖先智慧菁華。
那種感動與敬畏是極深層的,若以現今環保理念看待,以前祖先其實很多作為早已兼具環保與生態,十足值得讓我們去尊崇與學習。
~節錄自「咚!咚!咚! 幸福的聲響–水碓生活故事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