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寫歷史~水碓操作模式的誕生

水碓朝未來永續保存的路一直走下去…
水碓,從鎮南休閒專案計畫到以公園綠地保留,它的轉機,曾經沒有人看好;它的未來,沒有人敢預測。因為,水碓,正在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沒有前例可以依循,只能憑著水碓這處客家聚落的特性一步一步慢慢著手,朝未來永續保存的路一直走下去…

位於水碓巷10號的水碓生活工坊也因此應運而生,由於水碓的特殊,因此工作團隊以完整把水碓聚落紀錄保存下來為首要目標,用更細緻微觀的方式作業,而這一套操作模式我們稱為「水碓模式」,更希望這套模式能成功的為水碓帶來永續的生命,以及成為其他文史保存的操作典範。
水碓模式,是一項「現在進行式」的操作,該計畫可以分為六大面向:保存方式、展示方式、公共化、參與、規劃及設計。這六大面向同時並行,交互操作,以期達到水碓客家生活聚落的完整保存目的。
◎一步一腳印 深耕水碓
六大方式與操作實例分享
一、保存:針對水碓建築物、古物、老照片作詳盡紀錄與分析,以期於未來進行規劃設計的依據,對建築物的保存、古物的展示及活動的設計上有依循的基礎。
例如,水碓已著手進行的「相招來展寶~老照片文物募集活動」,將收集來自水碓耆老、族親們的老照片,一一翻拍、存檔,再逐一訪談提供者,了解照片中的人事時地物等相關重點,紀錄歸檔。透過老照片及相關資料,我們可以更原貌地保存,甚至應用在將來建築文物修復工程上。
二、展示:將建材、文物、老照片及生活情境做有系統的分類,分類出食、衣、住、行、祭祀等五項。
以深入了解水碓傳統生活、探究其根本的客家精神,並以適當的方式展示。例如,目前初步整理,位於水碓繩繼堂虎邊後方的房舍,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水碓 早期的紅眠床、總鋪,衣櫃…,這些文物、空間的重現,讓人們更了解當時的生活狀況。將來若進一步是「活聚落」概念呈現,則常民居住在此將是自然地展示生活 情境。
三、公共化:探討的內容包含空間公共化、私有產權轉化、團體組織公共參與及規劃設計等面向,紀錄聚落保存的公共化過程,透過所有權人及相關專業協助團體,共同探討建立水碓公共化模式。
例如,目前水碓私人產權,透過將來「鎮南休閒專區」開發之後產權公共化,如何讓居民創造出公共利益,採行義工制度即是一個方式之一。最簡單的透過水 碓戶外環境的營造、整理、綠美化等,創造出水碓族親參與公共事務;水碓「放送頭」涼亭的打造,也都是在此一方式下所進行的成果。
四、參與:水碓當初因透過社區營造方式爭取都市計畫變更,進而將水碓聚落保存下來。而未來如何繼續透過民眾參與機制來建立保存水碓的參與模式,其中在地居民的共識最為重要。相關文史團體、專業團隊及公務部門等的協助,將會是聚落保存的一大助力。
例如,將來水碓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NPO)或非政府組織(NGO),居民、市民、文史團體、專業團體及公務部門共同投入參與,擴大參與平台,提昇聚保存永續價值。
為了進一步探討水碓客家聚落將來保存永續面臨的問題及可能的機會,工作團隊特別在98年3月18日(三)下午2時,在台中市政府四樓小型會議,邀請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座談會主題:水碓模式與未來都市計畫願景座談會。
由負責「台中市水碓客家聚落資源調查暨規劃設計」計畫主持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李謁政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學者: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 間資訊學系劉曜華主任、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劉立偉助理教授、朝陽科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建築系楊敏芝主任、東海大學建築系郭奇正副教授、負責 「鎮南休閒專區」規劃的龍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黃敏修總經理、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陳湘琴助理教授、台市市政府都市發展處企劃發展科鄭慶賢科長及 台市市政府民政處地方事務科林啟正科長列席者。
在水碓聚落永續路上,在不同階段有各方人士參與,這次與會專家學者們以各個面向提供見言:文化資產聚落保存、社區營造紮根行動、工作坊運作模式、公民團體的協同、市府跨局處合作…各面向上將是一大助益。
五、規劃:針對不同時期進行不同的規劃,以建立水碓聚落保存的顯性與隱性的文化價值。目前大致可規劃出四大時期:
【水碓現況到土地徵收前】:成立客家青年旅舍、中部客家福佬化研究中心、義工組織的形成:市民的義工組織;居民的義工(劉家文物收集、劉家歷史解說、環境維持)及水碓聯盟。
【土地徵收後至闢建公園前】:以修復與永續經營水碓為主要規劃目標。成以非政府組織(NGO)或非營利組織(NPO)運作方式。聚落修復保存、登錄、公園規劃與市民參與。
【闢建公園時期】:水環境、聚落基礎設施:消防(排水)、生態空間、社區、兒童、土地紋理、土地…等公園規劃設計。
【採行信託運作】:以信託基金方式讓水碓永續的經營。
六、設計:為未來聚 落保存之價值呈現的重要成果之一,強調利用現有土地材料;保留環境景觀、建物、文物歷史痕跡;利用現有土地、景觀,保留環境景觀、建物以及文物歷史,進行 水碓的空間規劃,突顯水碓的特色風貌,保留水碓的傳統核心價值。例如,探討先民來開墾時之聚落風貌包含對於水環境的營造方式,融入未來聚落整體設計中。
「水碓模式」的運作...
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一年的計畫,水碓模式不斷的進行著,也不斷的在計畫操作過程中藉由不同的討論、參與,共同讓水碓居民、政府單位、文史專業團隊互相激盪,以尋求出獲得多贏的水碓永續經營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