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鎮平水碓
清康熙廿三年(西元1684年)
武將劉源沂平著大肚山墾拓犁頭店(現今台中南屯),當時劉源沂定居水碓(今鎮平里第八鄰)水碓有感於此地環境優雅土地肥沃,乃修書至 福建家鄉漳洲府南靖縣板寮鄉頂寮村邀其兄劉源美全家於西元1686年遷台同居,後來人口增加兄長另覓新地興建源美堂(故後有新厝之稱,第七鄰),另老三劉 源滿也是在水碓(第八鄰)落地生根。
水碓(ㄉㄨㄟˋ)命名由來
昔日居民就有借用水力發展農務,當時引用南屯溪支流後壁溪北岸間設置一具「水碓」,(舂米的石臼工具。)利用水的沖擊力沖擊水碓自動不斷地舂米,因此,「水碓」、「水碓巷」之名沿用迄今。
本區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生態,為台中市目前清朝初期官府最早開發且保存最完整的村莊;有超過百年的劉姓宗祠及善德堂;傳統村莊特色,通常會種植大量的樹木、果樹、竹林當做綠色護城,而本區是少數難得還能保存完善的村莊,百年老樹存活的密度全國少見,總數超過三十棵的百年老樹, 主要樹種有龍眼樹、芒果樹、蓮霧樹、楊桃樹、荔枝樹,少數有莿桐、尤加利樹、木麻黃、九芎等。豐富林象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在樹林中可常見麻雀、斑鳩、白 頭翁、烏啾、白鷺絲...等鳥類的蹤跡。蟋蟀、蟋蜴、螳螂、金龜蟲、蟬、蜻蜓、蝴蝶...等多種昆蟲,待您的發掘。黃昏時刻起,更是隨處可看到青蛙及蟾 蜍。
提醒您,進入本村莊,古厝巷道狹窄,請放慢您的步伐,用心體會先人開墾精神,欣賞蒼天的百年老樹。
後記:這篇文章是水碓活聚落保存永續的第一份文宣,當時為了守護水碓協請朋友印刷1000份,就四處廣發,也到鄰近國小發給老師們,同時也特別將此送文貼在劉氏公廳牆面上,文中提到「水碓設置在南屯溪支流後壁溪北岸」,後經耆老口述考證應為「聚落北側灌溉溝渠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